簡析Intel半導體工藝的優(yōu)越性
大家都知道,各大半導體廠商生產(chǎn)的CPU在同等價位下的性能相差無幾。不過將CPU的討論提升到半導體的層次上,差距就出來了。在半導體工藝的更新上,INTEL無疑是王者。那么INTEL半導體的工藝對比其他的半導體廠商到底領(lǐng)先在哪里呢?本文就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。
圖一顯示了三巨頭在90nm、65nm、45nm、32nm四種工藝上的發(fā)展史,主要是什么時候在什么產(chǎn)品上最先使用。
可以看出,Intel每兩年升級一次制造工藝,幾乎像鐘表一般精確;AMD其實也差不多,但在32nm上有變慢的趨勢,可能是受到了新工藝難度加大和GlobalFoundries拆分的影響;臺積電工藝因為不是專門用于微處理器,所以進程有所不同,從90nm到65nm用了整整三年,但再次到45/40nm只花了15個月(可惜40nm良品率始終不如意),而且臺積電在每次重大工藝升級中間還有一次半代工藝(half-node),故而也可以說是速度最快的。
圖二是新技術(shù)對比。Intel在90nm上率先引入了漏源極嵌入硅鍺技術(shù)(eSiGe),而AMD和臺積電分別等到65nm和45nm才跟上,不過AMD增加了SOI技術(shù)。
Intel又在45nm時代使用了高K金屬柵極(HKMG),并將在32nm上進化到第二代,而AMD和臺積電分別預計要在32nm和28nm上才會有類似技術(shù)。
圖三是摩爾定律執(zhí)行情況。摩爾定律預計,制造工藝每升級一次,集成電路的尺寸就會縮小70%左右。圖中X軸是半導體工藝世代,Y軸則是最小互連間距,它決定了邏輯柵極的密度以及一顆芯片能夠集成多少晶體管。
很明顯,三大廠商都嚴格遵循了摩爾定律的指揮,而且絲毫沒有減速的樣子。臺積電的尺度做得更小,或許是因為其主要客戶都是圖形處理器和FPGA方面的SoC廠商。
不妨關(guān)注:系統(tǒng)安裝后做ghost備份教程 DOS命令管理winxp防火墻教程